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

105國小英語教師教甄_筆試準備(上)

教甄筆試篇-國小英文類科

筆試的開頭感覺就會來一個書單什麼的,但我不打算這麼做XD
因為我覺得書,還是要選自己看得下去的就好!重點其實就那些;) 這場考試比的就是耐力,如果你沒有辦法讀下去,堅持不住就輸了。
只是這幾年考題越考越狂,後面說一下應對方法~


關於書,以前爬文還有到現場書店挖書,其實差不多就是網路上其他老師分享的那幾本
真要說推哪一套,「林玉体的西洋教育史」,這一本我讀得很開心,他讓我認識每個時代的思維,事情也是用說故事或是講道理的方法,把我給點通,哈哈,硬要推薦一本就推薦他啦。

如果起步的時間還算早,比方說你實習**前一年**就開始,多讀專書會更好,考用書雖然列重點,但是讀得當下就覺得why?為什麼,不太懂他怎麼得到結論的。
但是我也不後悔自己有買過考用書,因為教檢開始的訂正就是用它做大綱,建立一個骨架把不熟悉、不會的內容,像是做泥娃娃一樣填起來。

【讀書安排】
實習結束後的這半年,就是當個全職考生,中間只有去帶過幾次的導師班還有幾堂英文課,剩下時間都是我的,就能夠自由運用好好讀。

不過我選擇走上英師這條路的過程說來也很曲折,這段故事蠻PERSONAL的,也是這場教甄考完以後回頭,發覺好多事情,你當下做的決定無法一口咬定他是好還是壞。
現在我覺得很感激J 這部分就留到教學的地方,重新聊聊

1.      進度安排
這邊就只做簡單區隔,拿到教師證的前與後,因為還有些小插曲。

**教檢前(今年年初二、三月份)**
沒錯,雖然我們在聊教甄,但是教檢考前我們就開始練習教甄的考題,考題走向有些地方不太一樣,所以要稍微能夠區辨一下自己考什麼,那塊的訂正,自己拿捏什麼時候完成。

除了做考古題之外還是要繼續讀,但這是走第二次、第三次循環的概念,把之前讀過的再複習,或是不熟的來不及讀的快速補齊的時候。

**教檢後(三月中旬開始)**
1.      教育專業科目:
(1)   狂練考古題
跟著讀書會,我們只有共同安排寫的考古題,依照甄選順序來看,從雙北、桃園、台中這樣寫下去。請由最新的考題往更古早的寫,題目中整理和訂正找出自己的弱點,也就是我開頭所說的做泥娃娃。
如果很不清楚自己哪裡比較弱,可以利用阿摩的循序漸進慢慢做,但前面的考題真得很簡單就是,如果沒有買vip,請跳中後段的題目開始練習,不然y幣會不夠

雖然我們要考的是國小老師,但是後期我們也**國高中的考題**拿來寫,這就是考題狂氣所在,不論是不是教專科目都有相同問題,即出題教授真得越來越沒題目可以出了,偶而也會借用一下別人的考題,所以都寫、都練,一定有收穫。

(2)   自製筆記
教育的筆記中,我特別做了一本教育人物的花名冊Xdd
自己一開始讀考用書的時候,就覺得被各種人名轟炸,後來寫考題的時候,更常常冒出:「安安你是誰?」這種想法。
寫題目若遇到不確定的都會做些小記號,恩,剛開始練習的時候,都花花的一片啦,後來就會慢慢減少了

其他筆記,則是按照陳嘉陽的分類方法,我大概做了幾本B5,慢慢分類,內容就是概念釐清,搭配錯的考題。後面訂正小節再來細說吧~~~~

2.      國文:
(1)   考古題
整理考古題中所出現的國音學內容、篇章等等,這些題目真得蠻難的,連中文系的同學也都嘆說這些東西在他們系上也不常見好不好……=’’=  有安慰到大家嗎?寫不好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,因為很艱澀!
考古題,我們有自己印各縣市各年份的,也有用楊老師的一本本考題練習寫
我還有買阿摩的vip,就做他的循序漸進考題,一點一點練習,可是眼睛好痛…….

(2)   自製筆記
先做簡易分類,字音字形、成語意義、數字、書信用語、國學常識、論孟等等
Btw, 我還是做了花名冊XDDDD
有了花名冊,我對人物的概念和時代就會很清楚。按照朝代羅列,把他說過的話、作品都記錄下來,之後考試就會清楚。

(3)   高中國文選
我們也有讀高中國文,把古文抓出來複習,因為還是有機會考到讀到的內容。
進度很簡單,一周讀個三篇左右,從古文四十篇來慢慢讀。
高中國文課本和講義還在,就靠那個慢慢複習,讀某課順便把相關篇目一起複習,例如:岳陽樓記,屬於雜記類,亭臺樓記,順便把歐陽脩的醉翁亭記、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這些一起看一下,雖然到時候還是會讀,但這就是第二遍囉~
高中有背過的課文,我也拿來重背,經典如:赤壁賦、始得西山宴遊記,我沒有背到像高中那樣誇張熟,但是中間一段你提一個字給我,我就能把後面接完,就差不多這種程度就好。

四十古文之外,我也做了阿摩上的論孟選,真得是吐血滿地,但是還是有用,因為愛考的就是那幾句,字義是什麼、誰說的、比較這種考題。

有人還是推搶救國文大作戰,但我們讀書會一致認為他還是太淺了,在教甄的戰場就是一把鈍刀,無法有比較高的投資報酬率,無法快速有效地砍傷敵人。但入門很快,畢竟這是經典的書!

3.      政策、法規和論文
 (1)   政策
每個縣市都不太一樣唷,有人特愛考政策,至於怎麼準備,請上各縣市教育局網站,將他們的白皮書給讀過去,不要怕,常常點開都幾百頁,其實邊界很寬、字又大,有時還有圖,需要認真背的內容不多,就扎實地看,後面往往還會附上架構表,一目瞭然。

我們是快考試才開始準備這一個項目,怕背了就忘。
一樣看考期,通常一周看2~3份政策注意頓號的地方,就是愛考那種,政策的願景、目標,覺得不好記可以上阿摩找找,強者高手大有人在,超多實用口訣可以幫助你記憶。
像是十二年國教就是靠高手的口訣背熟的,
「新教材是有多優?多名學生平均不及格」
à短短一句話分別背了
五大理念:有教無類、因材施教、適性揚才、多元進路、優質銜接
六大目標:培養現代公民素養、引導多元適性發展、確保學生學力品質、舒緩過度升學壓力、追求社會公平正義、均衡城鄉教育發展

但不要背到後面忘記自己在背什麼就好XD

(2)   法規
教檢那時候就準備過一回了,我們有點誇張,哈哈,有研讀過法規XDDD
那時候探討的蠻細的…….

一樣快到再拿出來re,性別比例、出席人物、天數、班級數,那些愛考的數字不要忘記,還要記得上網check一下有沒有更新。我們這次考試還算幸運的,103年時有修法過,暫時不會做太大變動,但還是要隨時注意法規數據和內容。

練習考題做檢討也要小心,因為是考古題,此一時非彼一時,所以腦袋要清楚,別被舊數據騙了。

(3)   論文
考題中某些縣市總會出現一些題目其實是從論文整理而來的,這就靠運氣了,我有訂閱教育電子報,可是我都沒空看> <
不過寫到這種題目還是要記一下收錄喔,不然以後又出現還寫錯,太可惜了!

4.      英文
(1)   背單字
拜託,一定要練習,前面那個大題單字錯了你就輸給別人好幾分,太可惜。
就算是英文系畢業也要背單字,這件事讓我的普師朋友覺得有意思,但我每次覺得查單字都好痛苦Xdddd

背單字運用的小工具
App: Anki 還有 GRE的單字書
我是運用Anki的軟體裝在手機上,每天早上都給她滑一下,背一下內容,我找到的版本,有給一些好笑的記法或是標準的記憶方法,字根字首的延伸,所以也是蠻有趣的啦XDDD

我有一陣子讀書的bgm或是通勤睡覺用的音樂都是GRE的單字
恩,就這樣,不敢保證有沒有用,但就是一直聽他念念念

可是會考的就是那些字,有人說他們是常考3000字

其他的書,像是1100 words,我有找到,但是個人覺得還好,就沒特別仔細去看

簡單一句話:相信你現在在做的就好,把它做完做好,還是一樣可以考很好。

(2)   練考題
一樣從北到南、從新到舊,國小、國高中都要練習唷,這邊的訂正就很痛苦。
凡是遇到不會的字,就把他標出來,好好寫在活頁紙上訂正,請善用顏色區隔,不然寫那麼久,看了也覺得煩,不能只抄寫單字和意義,要把相關字和愚蠢的記憶方法都寫下來,偶而我也會補例句,沒事就一直看、一直看。

其他相關字有寫有保佑,因為下一次考題或許就會出現了~~~
屢試不爽!

文法我也只有偶而騷擾一下我的中教英文科朋友,剩下就是自己來去查資料,文法也是佔了部分分數……

教材教法今年開始新北也考了,如果本身就有英文背景應該不會太難,也可以找Brown的書來看,這邊我自己覺得準備得太隨便就不聊囉~

準備考試的過程中,我還做了一件事,嘻嘻。
家姊持續讀英文,我都會跟他借空英雜誌練舌頭,讀那些小文章自己心情也會變好,而且有種好像回到高中時代的感覺,以前最愛的就是聽英文的時候了~~
早點執行這件事也好,因為複試的時候需要一直講英文。

5.      數學
哈哈,我一個英師也去跟別人攪和數學,恩。
之前還在猶豫普師還是英師,所以除了教檢算數學,教甄前段頂多一周,我也有高中數學一下,還把高偉找出來看==

後來發現時間真得不夠用,也確定自己不考普師了,才跟數學bye bye
雖然台北市還是會考數學,但level不一樣啊,簡直要命耶
102含以前的桃園也有數學,那真的寫了會想死,哈哈哈,光寫和檢討那個就會花掉不少時間。

單純數學計算的內容,就是自己練習,不會的內容就看網路或是跟讀書會友人討論!



數學教材教法這個要熟,出現N次的「Van Hiele幾何認知思考層次」或是分數的教學順序我們還有去挖台北市學力檢測的內容來看,因為會考你學生考試的結果數據和分析

1 則留言: